按:不管是轻医美还是手术型医美,试错成本都很高。资质不全,无证行医,虚假宣传,假货横行。原本是一场追求美的浪漫,却因没有底线的逐利行径变为无烟的战役,屡禁不止的作坊式美容院,绝不止有 " 妆字号 " ......
医美之“乱”不仅有美容针,
按:不管是轻医美还是手术型医美,试错成本都很高。
资质不全,无证行医,虚假宣传,假货横行。原本是一场追求美的浪漫,却因没有底线的逐利行径变为无烟的战役,屡禁不止的作坊式
美容院,绝不止有 " 妆字号 " 美容针。
3 月 16 日,消费者报道在微博发起医美相关投票,共 7.5 万微博用户参与,其中 4254 人有打美容针的经历。
关于大家所遭遇的 " 医美 " 消费问题,52% 的用户遇到 " 制造容貌焦虑,诱导消费 ";22% 的用户遇到 " 虚假宣传,夸大美容效果 " 的问题。
而针对医美路上被 " 套路 " 或者被 " 毁容 ",如何维权?35% 的用户最终选择 " 通过仲裁或诉讼的途径解决 ",其次是 " 利用社交网络如微博等,曝光医疗机构 " 和 " 向消费者委员会 / 协会投诉 ",分别占 25%、21%。
从此次投票结果看来,不少人都有过或大或小的医美经历,并且路遇坎坷,问题不断。
2022 年 4 月 15 日," 女子花近 8 万
整容整出 9 级伤残 " 登上热搜,阅读量超 2 亿。这一事故备受瞩目,再次将医美背后的难题摆到明面上来。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,自 2018 年起,黑猫投诉平台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,其中 2022 年医美行业相关投诉 7800 余件,从用户年龄来看,医美行业投诉用户主要在 90 后、95 后及 00 后,其中 20-30 岁用户占比超过 60%。
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进入医美市场," 美容贷 " 悄然兴起,消费者报道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 " 美容贷 " 相关投诉,共有 1617 条结果。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显示,涉及美容贷的投诉占医美行业投诉约 20%。其中,有消费者反馈自己在网上看到了 9.9 元体验祛痘的项目,到店却被推荐了 " 美容贷 ",反背上了 2 万元的贷款。
文章出自:
久美 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9beaut.com/news/vb12484.html
TAG